毫不动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原则
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李林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《中共中央新时代赌场: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(以下简称《决定》)明确提出,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、坚持守正创新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等六项重大原则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原则,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遵循和重要保障,也是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。
一、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
《决定》提出“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”的重大论断,明确了法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。
首先,我国宪法确立了坚持改革开放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根本任务。宪法的明确规定,为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据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,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,维护宪法权威,充分发挥宪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根本法作用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法治保障。
其次,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。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,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,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法治保障。法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作用,是多层次、全方位、制度化、法律化的。例如,弘扬法治蕴含的民主平等、公平正义、尊严安全、和谐美丽、文明大同、和平发展等价值理念,对于在全社会形成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共识,具有重要引领作用。又如,加强民主科学立法,把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、基本原则、重大关系、重大利益、重要目标等纳入法律范畴,使之获得法治上的稳定性、合法性和权威性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法律遵循。再如,深化法治领域改革,完善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体制机制,以现代化善治体系和善治效能,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。
第三,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。《决定》明确提出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,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”的改革任务,强调到二〇三五年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,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”,从而把法治改革的阶段性目标任务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。
第四,法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“轨道”。这种“轨道”作用,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,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、稳预期、利长远的保障作用,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;二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、规范性、协调性和法治化;三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筑法治之基、行法治之力、积法治之势,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依法推进、行稳致远。
第五,坚持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。新时代赌场总书记强调,“要着力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”,既发挥法治规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,在法治下推进改革,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,又通过改革加强法治工作,做到在改革中完善和强化法治。《决定》进一步明确提出,要“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,重大改革于法有据、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”。我们党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,取得了历史性成就。在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中,全面依法治国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保障,具有基础性、保障性作用。实践证明,没有全面依法治国,就治不好国、理不好政,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,全面深化改革就不可能沿着正确方向顺利推进。
二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
新时代赌场总书记指出:“在整个改革过程中,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,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,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,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。”要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,贯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,落实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各领域。《决定》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,其中无论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,还是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、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、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、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,既普遍关涉相关法律制度的改革完善,也迫切需要得到法治体系的确认、规范和保障。
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、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,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,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,确保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深化改革,重点应当从以下方面着力。
一要坚持以法治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。我们要以法治最大限度凝聚改革的思想共识、价值共识、制度共识和行为共识,为深化改革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、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。
二要坚持发挥立法引领作用,及时制定全面深化改革亟须的法律法规。发挥立法的引领作用,就是要坚持党领导立法,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,从制度上、法律上保证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。要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、相衔接,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,积极发挥引导、推动、规范、保障改革的作用,做到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,增强改革的穿透力。
三要坚持以立法授权促进全面深化改革。为了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合法性,通过授权来进行改革试点,是我国处理改革和法治关系的一个成功经验。